志之士,都不会选择效忠一个冷心冷情的皇帝。
怕允禵钻牛角尖,胤禛重重提醒他,“你在上书房学了那么多,皇阿玛和那些阁老们花费大量的心力栽培你,你就忍心辜负了皇阿玛的慈父心肠,浪费你这身本事吗?”
允禵叫胤禛这话说的眼泪直往下掉,他抱着脑袋哭得不能自已。
“皇兄你不懂,如果我还有起复之日,额娘的心结永远都解除不了。”
他咬咬牙,甚至将太后和他自己遇到高僧的事儿都说了,低着头浑身萧索。
“我现在才慢慢察觉,那高僧说的该是四哥你,是我先前没能参透。”
“额娘强求了‘祯’字给我,成了她心头解不开的结,唯有远离朝堂,与世隔绝,额娘才有清明的机会啊!”
允禵这番话,把胤禛都给说得不知该说什么了,心里的荒谬之感越来越重。
额娘就因为一个只知道读音的‘贞’字,觉得他抢了老十四的前程?
他的名字是皇阿玛起的,‘胤祯’这名字是太后求来的,她到底是如何在信天命的同时,又偏生出人定胜天的野望呢?
他难道不是她十月怀胎生出来的吗?
见胤禛浑身越来越冷,康熙淡淡扫他一眼,终于理解乌雅氏能疯到这种程度的缘由,竟也有点信起了天命。
四十二年之前,他从没考虑过胤礽之外的儿子会继承他的皇位。
可他也不否认,自己和胤礽之间的矛盾,随着索额图的挑拨和其他几个走上朝堂,变得越来越深。
真到图穷匕见那日,自己愈发老迈,胤礽愈发强盛,威胁皇权,导致朝堂不稳,控制不住的时候康熙知道自己会废太子。
如果胤礽被废,老四依然是他的首选。
不是没有更优秀的儿子。
只是他除鳌拜,平三藩,三征准噶尔后,江山已趋近于稳固。
可八旗子弟的弊病却愈发明显,满汉矛盾始终不减,战乱叫百姓们疲惫不堪,正该休养生息的时候,老四的性子适合守成。
这些在脑海中一闪而过,康熙没叫兄弟两个吵起来。
允禵在打仗方面的才能确实不输他这个老子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