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候,博士和他们讲解杂交的诸多优势,足以让他们见识到杂交是一个多么好的技术。
民以食为天,而其中五谷最重。
为什么不用在重中之重上呢。
“因为水稻它是自花授粉。”博士今年五十多岁了,马上要六十了,即使因为精神头足,看着还年轻,但实际上却是快要退休的人了。
人越老就越是容易回忆往昔,王博士也是如此,最近总是想起自己小时候。
但那其实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:“那个时候,人人都吃不饱饭。”
农民从早到晚的忙活,可若是好年也就算了,若是碰上了灾年......
王博士闭了闭眼,没在回忆,而是继续和他们说起当时的故事:“一株水稻上有数百朵小花,每朵花只有三四微米,从开放到关闭也就短短的几个小时。”
“它根本不具备杂交的优势。”
“可——”桑弘羊忍不住,“可杂交水稻不是.......”
王博士抬手止住了他的话:“大家都这么说。”
可是有一个人偏不信命。
“他找到了花粉败育的野生稻。”
用不育稻提供花房,可育稻提供花药,也就是替代人工去除雄蕊的水稻。
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,顶着烈日,又或者风里雨里:“整整两年,才找到六株不育稻。”
一时间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,静静的听着王博士的声音。
地震,洪水,和人心。
这些都没能阻挡他的研究。
徐雪筠也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,袁老先生倾注四年心血培育的秧苗,却在一夜之间被人拔光。
当时从书上看到这段往事的时候,她不可思议的反复看了许多遍才确定自己没有看错。
她甚至想不通,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坏的人,让所有人都吃饱饭,让种子增产,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?
长大后她倒是明白了,但是依旧不理解,并且一辈子可能都不会理解。
“但是!这些都没有阻挡杂交水稻的诞生!”王博士的声音突然激动了起来,“因为袁隆平先生!因为每一个国人!每一个深耕在地里的庄稼人!都从这片土地上懂得了——永不言败!”
种地好种吗?其实说来也好种,播种,发芽,生长,收获。
可种地,真的这么好种吗?
这项古老而又朴实的劳作,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根基。
每一次挥起的锄头,每一天弯下的腰,每一季顶着的烈日。
人们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